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聚焦科技政策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摘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陈健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新时期优化科技政策体系应遵循“三个坚持”。当前我国科技政策体系在完备性、协调性、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例如,基础研究政策储备不足,围绕社会转型、科研文化等热点问题的政策布局不够,科技与其他领域政策存在冲突矛盾,政策效果偏离既定目标等。为此,新时期优化科技政策体系应遵循“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全链条支持。围绕增强原创引领、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全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加快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政策查缺补漏,加强对重大项目、战略力量、重要资源、重大成果应用的全链条支持,提高政策完备性。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全领域统筹。系统考虑国家创新体系本身的要素组成,及其与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的交互协调,完善各领域、各部门政策的统筹制定、审查、评估、优化工作机制,提高政策协调性。三是坚持科学决策,强化全周期治理。构建科技政策科学化决策机制,形成贯穿科技政策全生命周期,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等多元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提高政策有效性。
尹西明
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关键在于通过科技政策体系的现代化引领科技创新体系的现代化。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特征的科技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
当前,全球范围内颠覆性技术群体性突破和全域渗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大国博弈加速演进,国家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持续上升。面向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亟需跳出后发国家科技创新“追赶-落后-再追赶-再落后”的“追赶陷阱”,加快从追赶型科技政策体系向引领型科技政策体系转型升级。
总体而言,需要从单一的技术驱动范式,迈向“场景+问题+科技”三轮驱动的新范式,开展引领型国家科技政策体系和创新体系设计。一方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有组织创新,加快传统领域的科技创新追赶步伐,持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避免被“卡脖子”;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场景驱动创新,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有的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以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发展的重大场景需求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难点问题,推动自上而下的有组织创新和自下而上的分布式创新互促并进,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国家科技先导能力,持续催生前沿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开辟国家发展新赛道新优势,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和强国博弈主导权。
战略路径方面,要以场景驱动、企业主导、数智赋能、青年人才挑大梁为重点,加快国家创新体系重塑和效能提升。一是建设科技领军企业主导、战略科技力量牵引、产学研深度融通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本土企业、本土力量主导型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二是重视新兴颠覆性技术和新型生产要素赋能,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推进科技政策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数智化转型,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三是加快形成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敢闯能创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动力,以良好生态赋能创新涌现。最终,通过培育有力主体,有效整合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容社会,推进科技现代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澎湃动能。
黄宁
国际科技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需要同时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推动形成更多国有耐心资本,鼓励其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方面发挥引导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民间资本创造更稳定的回报预期,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制度障碍,稳妥推进资本市场、高科技行业和创新产品高水平双向开放,增强投资者信心。
王治喃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第一,提升科技政策体系有效性,紧抓政策“突破口”。新时期科技政策体系应注重不同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活动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各项科技政策相关性分析,全面考虑政策目标、预期、环境等因素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科学设计科技政策体系各部分、各链条、各环节间政策的连接方式,加快形成“1+1>2”的政策“涌现”效应,实现对科技创新精准有效支撑。第二,提升科技政策体系协调性,寻求政策“公约数”。实现科技政策间的协同就是要准确把握各项政策的特殊性,加强对科技政策的情境分析,作出因时、因地、因人的政策判断,以便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实现求同存异。科技政策体系既要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内在的协调一致,也要强化科技政策与产业、金融、财税、社会等宏观政策的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第三,提升科技政策体系完备性,把握政策“基本盘”。科技政策体系应紧扣国家发展阶段具体要求,坚持以目标导向为牵引、以问题导向为切入,构建引领型科技政策体系,从以补短板为主向同时注重锻长板转变,营造普惠性、包容性、竞争中性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科技政策评估制度,对科技政策“立改废”等进行系统化、前瞻性统筹设计,既要控制政策数量,也要保证政策质量。
文章来源:科技临沂